八站路線與餐酒重點
① 台中・滬舍餘味|小籠包 × 生煎 × 糯米燒賣

小籠包咬開瞬間湯汁爆出,油香與肉香一波波湧來。白蘇維濃的酸度進場,把厚度轉成輕盈,像幫味蕾按了重置鍵。鮮肉生煎包外酥內嫩、肉汁飽滿,酒的柑橘果香+礦感,讓焦香變成層次。翡翠生煎包滿滿青菜餡,青草氣息與酒的清新呼應;糯米燒賣有油飯風格,麻油與蝦米香遇上果酸後更立體。
搭配關鍵:酸度=解膩;礦感=提亮麵皮與肉汁輪廓。
② 台中・台客燒肉粥|鹹粥 × 三寶大拼盤

鹹粥熱騰騰上桌,米香、豬肉絲與油蔥酥交疊。白蘇維濃的礦石感讓口感更乾淨;燒肉偏油、米腸Q彈、香腸鹹香恰好,果酸切油、香氣上揚,尤其香腸配小黃瓜的爽脆,再疊上白酒的果香,台味裡多了一點微法式的輕盈。
搭配關鍵:高油 × 高香 → 以酸度「削脂」、以果香「提味」。
③ 新北板橋・萬得富爸爸肉骨茶王中王|藥膳湯 × 碎肉飯
肉骨茶湯加入枸杞與藥材,甜潤回甘;白蘇維濃的柑橘果香與酸度,把藥材氣味拉得更乾淨。碎肉飯鹹香黏口,遇果酸後從重口轉為溫柔,尾韻更舒服。這一站讓人確信:白蘇維濃不只配海鮮,也能把藥膳的濃郁變成清亮。
搭配關鍵:果酸讓「甘甜」更聚焦、湯底更清澈。
④ 台中・范記金之園 草袋飯|排骨飯 × 炸雞腿

排骨炸得酥香、肉質紮實;炸雞腿皮脆肉多汁。這裡白蘇維濃的角色簡單直白:削油提香。柑橘果香把炸衣焦香推到前景,同時讓白飯與醃小黃瓜的清爽更突出,整體節奏從台式飽足,變成輕盈不負擔。
搭配關鍵:酸度是炸物的最好朋友;清爽≠稀釋,而是讓香氣更乾淨。
⑤ 新北・客家小館|烤麩 × 白菜釀豆腐 × 客家小炒

烤麩吸飽醬汁、甜潤不膩;白菜釀豆腐溫柔入味、金華火腿添鮮。白蘇維濃的礦感在此像是打光師,讓層次浮出。至於客家小炒——魷魚焦香、五花肉鹹香——果酸把油厚轉為俐落,口感更有彈跳感。
搭配關鍵:礦感負責輪廓、酸度負責減脂,兩者合奏出清爽的濃郁。
⑥ 高雄・北港蔡三代筒仔米糕|米糕 × 蒸蛋湯 × 鹹菜鴨湯


筒仔米糕用陳放舊米蒸製,米粒軟硬適中、肉燥鹹香滑潤。白蘇維濃的果酸把油潤感化成圓潤,留下乾淨的米香。蒸蛋湯與鹹菜鴨湯的鮮味,也被酸度推亮,喝起來更耐喝。
搭配關鍵:酸度不是沖淡味道,而是凸顯主體(米香/高湯)的乾淨度。
⑦ 板橋・大碗公當歸羊肉|當歸羊肉湯 × 羊膝 × 滷肉飯

當歸藥香濃郁、羊膝軟嫩;滷肉飯以肥香為主、膠質感足。白蘇維濃的青草感與酸度,讓湯更清亮、滷肉更順口。整套餐結束,嘴巴不會沉重,留下舒服的草本尾韻。
搭配關鍵:果酸接住藥香,避免燥熱;油脂交給酸度處理。
⑧ 永和・宋朝|蜜香白斬雞 × 宋朝口水雞 × 麻辣滷肉飯 × 黃金雞湯
蜜香白斬雞皮Q肉嫩、微酸微甜的醬汁拌香菜與蔥花,與白酒果酸共鳴;宋朝口水雞濃厚麻醬+花生碎+微辣,白蘇維濃把厚重帶出層次;麻辣滷肉飯疑似加了油潑辣子,辣度剛好、香氣上揚,果香延長成動人尾韻;黃金雞湯濃郁溫潤,是全桌的柔軟收尾。
搭配關鍵:酸甜/麻辣的節奏被果酸統整,台味變輕盈但不失靈魂。